|
笔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碰到许多朋友的提问:到哪个国家(地区)的签证比较容易办呀?为什么到XX国的签证那么难办呀?等等。我的回答是:凡是申请人的证件材料齐备,且符合前往国(地区)颁发签证的规定要求者,都很容易获得签证,否则很难获得批准。这样的回答,读者可能既满意,又不满足。那么究竟怎样判断申办各国签证的难易程度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移民国家比非移民国家的签证容易获取。世界上传统的移民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虽然近年来对中国移民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但只要符合移民条件, 还是 比较容易得到签证的,尽管等待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相反, 如申请到非移民国家, 如日本, 得到签证的机会则相对少得多。
(2)亲属团聚比非亲属的签证容易获取。
一般各个国家都规定,只要与本国公民或永久居留者有直系血缘关系或法定血缘关系者,都可以通过正常手续和法律法规认可的证件材料,而获得签证。反之,非亲非故者获得
签证的机会则很少。如跨国婚姻者,只要他们的婚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在备齐各种证件材料(如结婚证及相关的公证书等)之后,一般很快就能获取签证。
(3)教育素质高者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容易获取。
世界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凡是专业知识处于高水平的,外语水平和适应能力属上等的,尤其在某一科技领域有突出成绩者或知名人士,较之受教育程度低,又不具有特殊才能者,当然容易获得签证。非但如此,连他们的配偶和子女也都容易得多。
(4)发展中国家的签证比发达国家的签证易获取。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某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技能者等均采取了较宽松的作法,以解决本国的人才缺乏困难。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行业,如医院护士和餐饮业的员工等都较缺乏适合的人手。反之,发达国家对此类人员的签证则控制较严。
(5)地广人稀国家的签证比人多地少的国家容易获取。
地广人稀的国家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缺乏势力雄厚的投资者和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为改变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缺乏现状,都制定了十分周密而细致的计划措施,有的还通过相应的法律条文来保障其吸引人才的需要。如加拿大,全国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二千六百万左右。再如澳大利亚,全国面积近七百七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六百多万。这些经济比较发达,而人少地广的国家,每年都从世界各地吸引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只要申请人的条件符合要求,其签证也较容易获取。
(6)有移民嫌疑或滞留不归嫌疑者较难获取签证。
申请人到驻华使(领)馆申办签证时,如本人的自身条件或提供的证件材料被领事官员认为有移民的嫌疑,或滞留不归的嫌疑,或生活无保障而可能成为公众负担嫌疑者,一般几乎得不到签证。而由于邀请人提供的担保资料及申请人自身的条件优越等因素,排除了领事官员的疑虑,则获取签证的可能性会很大。
(7)申请赴已与我国建立外交系的国家的签证较与未建交国家容易获取。
凡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大都对中国公民前往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继承财产或进行商贸活动等比较欢迎,签证的获签率也较高。如近年来中国公民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探亲访友者,都较容易获签。再如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同胞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拜或探亲访友,也都很容易获得签证。而申请到非建交国家的签证,由于手续较繁琐等,签证也自然困难得多。
(8)经济担保人条件优越者发出的邀请比一般担保人较易获取签证。
所谓经济担保人条件优越,是指担保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言。社会要员、知名人士发出的邀请,一般都令人重视,可信度很高,他们邀请的客人较一般人士邀请的客人获取签证的机会多。
(9)选择申请人较少前往的国家比申请人前往较多的国家容易获取签证。
许多申请人有“扎堆”的毛病,即所谓申请人一个时期听说到某个国家比较容易获得签 证,即“一窝蜂”地不顾自身条件去申办签证,结果事倍而功半,获签率很低。如选择他人较少前往的国家(地区),如拉美的圭亚那、乌拉圭、秘鲁、智利等;非洲的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则比较容易获取签证。
(10)申请人自身条件优越者比一般条件者容易获取签证。
所谓申请人自身条件优越,主要是指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年龄,家庭及社会关系较容易引起前往国(地区)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些人申请前往,有可能给其带来较好的效益,
因此获签率较一般平民百姓高得多。
(11)团体签证较单个签证容易获取。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公民团体出国出境旅游 的人数日益增长,并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去了较好的影响和效益。这些团体旅游者消费水
平不亚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且没有滞留不归者。所以,他们对发给这些团体 旅游者签证也持欢迎态度。而单个签证申请者的签证申办过程和获签率则较团体签证低一
些。
总之,判断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签证之难易程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 方面的复杂因素决定的,是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的课题。
|
|